娄多峰:了不起的人物

发布时间:2024-09-09   消息来源:骨伤学院


编者按:1958年,河南中医学院(“河南中医药大学”前身)成立。66年,一批批河中医教师扎根这片沃土,勤心耕耘,不负桃李,以高尚师德和无限智慧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中医药人才,为学校发展和中医药事业振兴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学莫重于尊师”。在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开启记忆的长河,带来特殊的独家记忆——寻访我校第一位教研室主任娄多峰,以此礼敬大先生,献礼教师节。


仁心妙手医教路 治痹良方泽后世 中医骨伤与风湿病学的传奇人物


少承家训 初涉杏林


骨伤教研室首任主任娄多峰,1929年1月出生在河南省原阳县师寨乡祝楼村。自幼在中医药学的氛围中成长,深受熏陶立志杏林。12岁便跟随祖父娄宗海和父辈们学习《论语》《孟子》等国学经典与《药性赋》《汤头歌诀》《医宗金鉴》《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难经》《神农本草经》等中医经典。17岁时开始独立出诊,悬壶乡里。那时的他治疗范围广泛,内、外、妇、儿、风湿、针灸等领域均有涉猎。

1949年9月时,娄多峰在原阳县任第七区医联会主任,并于次年参加了原阳县医药合作社。当地的名老中医请娄多峰来给自己患有风湿顽疾的儿子治病,当见到患者时,娄多峰不由得心中一惊:患者20多岁,四肢勾弯,双手双脚都严重变形,已经被病痛折磨得骨瘦如柴,躺在床上痛苦地呻吟着。站在患者一旁的母亲和年轻的妻子伤心地流着眼泪。

患者家人茫然无助、掩面抽泣的场面,让娄多峰深受震撼却又无能为力,遂立下研究、攻克顽痹之志,要用中医药攻克顽痹,为病人解除痛苦。后因治痹疗效明显,风湿痹证求诊患者络绎不绝。1954年,娄多峰调入原阳县卫协会。他用一年时间走遍全县,拜访百余名老中医,学习治痹经验。同时,他还游学焦作攻修西医,游学洛阳专修骨科。期间,遇到痹病患者,他都会详细询问病因、病症和经治情况,并将所学经验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从中领悟诸多心得。


忠笃为志 奉献医途


1956年9月1日,娄多峰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他到河南省平乐正骨学院学习。1961年,他来到河南中医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医疗和管理工作。

1979年5月,娄多峰运用中医药为一位被认为没有治疗价值的严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了辨证施治。接下来,患者的病情逐渐得到控制、好转、痊愈。娄多峰以真实的病例否定了西方医学界关于骨质破坏不可恢复的定论,开创了以中草药治愈强直性脊柱炎的先河。此时,距离其开始研究风湿病已经过了整整25年。



娄多峰教授向大家传授读片技巧


1987年以前,河南中医学院骨伤专业教育教学归中医系管理。时任中医系副主任的娄多峰,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向学校和教育部门建言献策,阐述成立中医骨伤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感。最终,在他的努力下,1987 年河南中医学院骨伤系成立,娄多峰带领 17 位教师,当年通过高考招满三个班的骨伤专业学生,实现了力争培养更多高层次中医骨伤专业临床人才的心愿。此外,他还尤为重视骨伤专业教材建设,联合多省知名专家编撰全国第一套骨伤专业教材,为河南中医骨伤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套教材分为《骨伤基础学》《内伤学》《骨伤学》《骨病学》《筋伤学》《骨伤手术学》《骨伤简史及医籍选》《骨科生物力学基础》8个系列,是当时河南中医学院骨伤系在全国院校中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娄多峰曾历任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系外科教研组长、外伤科教研室主任、骨伤教研室主任、中医系副主任、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院务委员、骨伤系主任、类风湿研究所所长等职务。1986 年 11 月晋升为教授。1991 年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首批“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经验指导老师”;1992年批准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4年10月光荣退休。娄多峰始终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和中医药事业。工作积极努力,勤奋认真,踏实肯干,任劳任怨,为河南中医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治学严谨 医道从德


娄多峰教授为人诚恳热情,作风朴实。



娄多峰教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娄多峰教授为大家讲授痹症相关知识


在教学上,他认真备课,刻苦钻研业务,治学严谨,学风端正,经验丰富。善于抓住教学中的主要疑点难点,结合临床总结经验,启发式教学深入浅出,改进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优秀,获得“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在临床医疗中,他对病人似亲人,痛病人之痛,详查细诊,慎重用药。特别是在类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上潜心刻苦研究,总结多年治疗痹证临床经验,提出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瘀、虚共存,寒热有别”新观点,研制“痹苦乃停”“痹隆清安”等药物和外用制剂,补充前人临床方剂的不足,取得很好的疗效,广受称赞。娄多峰不断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在通过实践验证于理论,逐渐形成了对痹病的系统性认识。他认为,风湿病的发生与人体正气不足、外界邪气侵袭密切相关,治疗应以调理人体内部环境为主,注重扶正祛邪。

在娄多峰七十余载的临床生涯中,他视事业如生命,待患者如亲人,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者的初心和使命,孜孜以求耕杏林,一腔仁爱写春秋。


术有专攻 精术济世


娄多峰创立的中医风湿病“虚邪瘀学说”被国家规划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统一教材采用。主持的“痹苦乃停和痹隆清安治疗顽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86 年度(部级)中医药重大科技乙级奖”,开发出“寒痹停片”“消伤痛搽剂”2 种国家级新药。他带领年轻教师编写专著,将数十年诊治痹病的临床经验、理论认识、治疗经验公之于世。

由于在风湿病治疗和研究中的出色成绩,娄多峰被聘为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寒病协作组领导小组成员、全国中医痹病专业委员会顾问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等职务。痹(顽)证治疗研究等成果先后获得河南省科学进步奖、全国(部级)中医药重大科技成果奖,被评为郑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河南省高等学校科技活动先进工作者、河南省中医药优秀科研工作者、河南省先进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06 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2008 年获得“推动风湿病学术发展特别贡献奖”。主审著作《类风湿的家庭自疗》获得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全国中医药科普著作一等奖。他提出创立的“虚、邪、瘀”治痹理论学术思想获得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退而不休 续写辉煌



1991年娄多峰教授被确定为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


1994年,娄多峰退休后,被聘为骨伤系名誉主任。他捐款设立“娄多峰奖励基金”,继续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把痹证治疗经验惠及更多风湿病患者,娄多峰于1995年 5 月创建了国内规模最大,诊治手段最齐全的现代化风湿病专科医院——河南风湿病医院。他在退休后,仍然关心着中医事业和学校的发展,体现了一个老干部和教育工作者高尚的情操。


精神长存 永载史册


娄多峰教授的一生是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和医学事业默默奉献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

在风湿病研究方面,娄多峰甘愿奉献一切。他亲尝马钱子,多次中毒,摸索出更安全有效的炮制方法和用法用量。他不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对痹病的系统性认识,他将自己收集整理的从古到今的历代医家治疗风湿病的经验方,开始填补一项项中医风湿病方面的空白。他出版了中国治疗风湿病历史上第一部学术专著《痹证治验》,提出风湿病的病因病机为“虚邪瘀”的新学说;开发新药寒痹停片、消伤痛擦剂,“痹苦乃停和痹隆清安治疗顽痹”获得原国家中医管理局(部级)成果乙级奖;被原国家人事部、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完成我国治疗风湿病历史上首个《痹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报告》;出版《中国痹病大全》《中国风湿病学》《风湿病诊断治疗学》;创办了河南风湿病医院和国内首本国家级中医风湿病专业期刊《风湿病与关节炎》等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医风湿病学著作,现已成为了各大中医院校馆藏的必备图书。

娄多峰始终坚守临床一线,甘之如饴,无怨无悔,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仁心,牢记着橘泉济世的初心使命,诠释着救死扶伤的深刻含义,谱写了新时代白衣战士的动人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