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喜迎党代会,奋力创一流。自上次党代会以来,校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和历次全会精神,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在铸魂育人中不断激发活力,在守正创新中不断凝聚合力,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全校上下喜迎中国共产党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之际,特推出“喜迎党代会·奋力创一流”主题巡礼,全面展示学校改革发展历程,进一步凝聚力量、鼓舞士气。今天推出《药学院:党建引领促发展 守正创新续华章》。
党建引领促发展 守正创新续华章
药学院(中药制药技术与装备行业学院)前身为中药系,是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兴办最早的两个中药系之一,2001年易名为药学系,2002年更名为药学院,2022年成立中药制药技术与装备行业学院,为推动行业学院的发展,2024年7月学校将院系名称调整为药学院(中药制药技术与装备行业学院),目前已形成了本硕博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并设有博士后工作站。

第一次党代会以来,药学院党委在学校党委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聚力强基固本,促进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扛牢中医药守正创新的政治责任和历史责任,团结带领学院全体师生努力奋斗,锚定“七个聚焦”,稳步推进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学院办学实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2024年度,药学院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一、聚焦党的建设,持续强化党建引领
学院党委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完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机制,坚持党委班子带头学、中心组集中学、支部组织学、个人主动学、持续跟进学、实践教育学的“六学”机制,及时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著作、最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和历次全会精神,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四个意识”持续增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坚决。实施党建质量提升计划,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实现全覆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全面增强,获批省级样板党支部1个,省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荣获省党员标兵1人,校级样板党支部4个,校级“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选优配强学院中层干部,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高质量落实省委巡视整改任务,扎实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大统战工作格局不断深化,统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能力显著提升;工会桥梁和纽带作用进一步发挥,教代会在学院科学决策、民主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董诚明教授被中华总工会授予“全国优秀工会积极分子”称号,学院被省教科文卫体系统评为“模范职工小家”。学院先后被授予“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女职工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二、聚焦教育发展基石,锻造一流教师团队
学院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通过构建“引育并举”的人才拔尖计划和“内外并重”的师资培育模式,发挥“教学名师”的示范带头作用,锻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筑牢教育发展的基石。
现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岐黄学者、中原学者、“中原千人计划”中原领军人才、省教学名师等57人,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7个,省中药学虚拟教研室1个,省教学团队2个,省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1个,省研究生教育工作优秀团队1个,省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建设团队1个,省中药学类专业产科教融合教师创新实践流动站1个,博士后团队在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铜奖。

三、聚焦教学质量提升,打造一流课程体系
学院聚焦教学质量提升,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材建设,多措并举推动多层次课程体系建设,优化覆盖全专业的“理论+实践”课程群的一流课程新体系。拥有中药鉴定学等国家级一流课程7门、省一流课程21门次;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精品课程1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课程思政样板课程6门,省课程思政特色化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省专创融合示范课程2门;省研究性教学示范课程4门;省通识教育示范课程2门;省虚拟仿真项目17项和1个中药学虚拟仿真课程群。
虚拟仿真一流课程《中药传统剂型黑膏药的制作虚拟仿真实验》访问量达2万余人次,《地黄内生放线菌及代谢物分离鉴定的虚拟仿真实验》近1.8万人次;线上课程《中药鉴定学》被北京中医药大学等108所高校4万余人选修;《生物化学》被四川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362所高校约15万人选修,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50多门《生物化学》类课程中排名第二。
近5年国家和省部级各类教学研究课题50余项,《融合虚拟仿真技术的中药学实验教学新体系的构建》获批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立项资助,2024年顺利通过结项验收。省部级以上教学竞赛获奖9项;主编、副主编省部级以上教材114部,凸显教材服务课程,课程服务专业的良好态势。



四、聚焦创新能力培养,搭建一流实践平台
学院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省级虚拟仿真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充分整合校内资源,大力开展校地、校企、校院、校校联合,搭建了综合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实训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先后获批行业学院、产业学院、产教融合示范学院。
在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2019年发布的2018年度报告工作中,获得A+的成绩,在全国89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位列第22名,在药学学科组2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位列第一;在2023年发布的2020年度报告工作中,获得了A++的好成绩,排名上升至第6名,在药学学科组位列第一。2023年8月,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的验收。

五、聚焦立德树人目标,强化一流人才培养
学院聚焦“立德树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教育引导学生把个人发展与学校建设、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培养更多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卓越药学人才。
近年来本科生获创新创业竞赛省级以上奖项152项,其中包括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药祖桐君杯”第三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等国家级奖项23项。获评全国优秀共青团员1人,省文明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41人;省文明班级、先进班集体11个,获评全国活力团支部、省五四红旗团委。研究生培养质量显著提高,获得国家奖学金54人,获省文明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11人;省优秀共产党员、省优秀共青团员3人;省创新之星5人;省优秀毕业生20人,获评河南省先进班集体、河南省文明班级等集体荣誉;中药传承人才培养模式2022年被评为河南省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典型案例。

六、聚焦学科内涵发展,推动科研守正创新
学院始终将重点学科建设作为学院发展的核心战略,致力于构建学科优势突出、学科布局合理、学科发展均衡的局面。目前,我院有 3 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重点学科, 4 个新一轮省级重点学科及 1 个重点培育学科。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我院中药学学科以突出的学科实力和显著的发展成就,荣获 B 等级。
学院坚持“四个面向”,强化有组织科研,运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药学原理,科研实力和学术影响力显著提升。近年来,学院共立项国家级项目65项、省级项目96项,累计经费3978.5万余元。发表SCI论文754篇,中文核心论文740篇,授权专利186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一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李时珍医药创新奖1项,河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学院积极探索中医药创新发展途径,学院利用实践十九号卫星进行航天育种,筛选优质中药材新品种,助力河南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七、聚焦行业产业发展,助力中医药强省建设
在人才培养的同时,学院聚焦行业产业发展,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高水平科学研究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现有省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1人、省首席科普专家3人,起草中药材质量标准20个、行业规范6个。作为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河南中药资源普查任务依托单位,服务于我省各级部门的中药行业发展规划与政府决策。助力艾草等 90多个大宗品种药材规范化种植,服务全省18地市,年产值达200多亿元。学院组建的河南省中药材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在河南省脱贫攻坚工作中做出杰出贡献,给予记大功的表彰。研究生乡村振兴服务项目入选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品牌项目和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作为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单位,近年来已举办15期培训班,培训学员812人,中药植物园被评为河南省中小学中医药研学示范基地。

药学院将在学校党委的正确指导下,始终以传承和发扬中医药为己任,立足河南,面向全国,服务中医药产业,为中医药事业的辉煌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