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喜迎党代会,奋力创一流。自上次党代会以来,校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和历次全会精神,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在铸魂育人中不断激发活力,在守正创新中不断凝聚合力,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全校上下喜迎中国共产党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之际,特推出“喜迎党代会·奋力创一流”主题巡礼,全面展示学校改革发展历程,进一步凝聚力量、鼓舞士气。今天推出《体育健康学院:砥砺奋进谋发展 体育健康谱新篇》。
砥砺奋进谋发展 体育健康谱新篇
自学校第一次党代会以来,我院历经体育教研部、体育学院、体育健康学院三个阶段,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健体铸魂、以体育人”为理念,以“教会、勤练、常赛”为路径,依托学校优质体育资源,推动学生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通过专业化体育竞赛和群众性体育运动相结合,打造我校“以体育人”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力量
(一)构建体制机制,完善基层组织体系

体育健康学院召开第一次党员大会
2020年4月学院党总支成立后,及时筹备召开全体党员大会,成立和教研室统一的4个教师党支部和1个学生党支部。2024年11月,及时筹备召开院党委成立后第一次全体党员大会,选举党委委员和纪委委员,随后完成各党支部换届工作,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标准,选拔配备了5名支部书记和1名党务工作人员。
明确基层党建工作重点和要求,持续深化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狠抓“三个清单”贯彻落实,促进各党支部工作制度化、品牌特色化、服务常态化,推动形成支部强起来、党员立起来、人心暖起来的良好局面。
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形成了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学院党委带头负责、各个支部贯彻落实的组织体系,确保上级党委各项决策部署在学院落实落地,推动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难题,让基层党组织的经脉气血畅通了起来。
多年来,32人次先后获得教育厅、学校党内荣誉和先进,获批校级样板党支部1个,校级“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校级基层党组织党建品牌1个。正在申报样板党支部2个,支部书记工作室2个。
(二)严格教育管理,提高党务干部能力

突出理论武装。通过中心组学习(扩大)、第一议题、专题培训、学习强国等形式,持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升党务工作队伍和全体党员政治纯度、思想深度、理论高度。
突出实践锤炼。注重在重点工作、重大事项、重要关头磨砺干部、考察干部,挖掘培养关键时刻迎挑战、抗打压、勇担当的党员担任“双带头人”和党务工作者。
突出考核管理。用好支部书记日常考核和年终考核机制。2017年以来,先后调整支部书记5人、科级岗位8人,逐步树立了能者上、优者奖的用人导向。
突出统筹使用。蓄好“党建”“业务”双强人才的“一池活水”。2017年以来,加大轮岗交流力度,对外交流使用5人,引进优秀青年骨干7人,为党建和业务高质量发展积累人才、储备力量。
(三)注重顶层设计,提升管院治院水平
持续建章立制,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全面梳理排查各项工作风险漏洞,先后制定下发、修订《体育学院关于进一步强化规矩意识、严明工作纪律的通知》《体育学院分散采购实施细则》《督查督办工作实施办法(试行)》《新闻宣传工作责任制》等各项规章制度61项,逐步实现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用制度管人、管事、管经费,推动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提升。
不断改进作风,抓实支部组织建设,定期召开党支部书记例会,分析存在问题,研究改进办法,创新党建载体和形式,改善党支部形同虚设、党建虚化弱化边缘化问题。抓好抓实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强化党员意识和先锋模范作用发挥,齐心协力树立良好党组织形象,多名党员教师获得荣誉和表彰,2021、2023年连续2次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聚焦学院特点,提升业务水平
(一)推动校内外竞赛再上新台阶

2024年春季田径运动会颁奖现场
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类别丰富、趣味性强的体育活动,为全校师生以及各院系群体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场地资源。举办“杏林杯”八段锦比赛、校园排舞比赛、校园微马、大学生健康活力大赛等赛事50余项,万余名学生参与其中,活动被校内外媒体争相报道,其中校园排舞比赛获全国校园大课间排舞比赛特等奖;每年举办春季运动会等活动,开幕式和竞赛均取得较好反响,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进一步提升。

全国中医药院校第十五届传统保健运动会

2024年中国大学生啦啦操锦标赛
同时,重视运动队体育竞赛成果,建有运动队7支,几年来取得国家级赛事冠军15项、亚军3项、季军10项、5个第四名、15个第五名、4个第六名、1个第七名、3个第八名,省部级体育竞赛金牌33枚、银牌10枚、铜牌9枚,第四名8项、第五名4项、第六名4项、第七名3项、第八名2项。在田径、排球、啦啦操、武术、游泳等项目均取得新突破。
(二)多措并举促进体质健康水平

以体育人第二课堂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于2021年设立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管理中心,配有全套仪器设备,使用智能化设备开展测试,保障测试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近年来完成测试工作10万余人次。为测试不合格学生开具运动处方,给出针对性锻炼建议,帮助学生提升体质健康水平。定期向各学院反馈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将测试情况纳入体育工作评优评先体系,督促各学院、书院明确学生健康促进责任,形成双院协同机制。试点实行体质健康测试等级证书制度,发放体质健康等级证书近万张。以“小院系,大梦想”为精神引领,深入推进体育育人模式改革,立项学校第二课堂“以趣味运动为主的体能提升训练”项目一项,成立体育育人第二课堂团队,出台《河南中医药大学体育第二课堂育人工程建设方案》,推动体育健康学院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三)树立传统文化传承体育品牌

推广传统养生功法“八段锦”

体育浸润夏令营在新县光彩实验学校合影
2020年先后成功申报省级、国家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成为教育部批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高校。基地建设期间,学院通过开设课程、校内外培训、文化创作、对外交流等形式积极推广传承项目,推动八段锦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累计服务单位、学校40余所,服务人群超万名。制作基地宣传片、双语宣传片,创编文化节目,获“翻译河南”特等奖,河南省传承基地成果展示周展演二等奖。依托基地平台,成功申报河南省首批体育浸润行动计划,签订教学实践单位3个,连续3年开展体育浸润夏令营,帮助对口学校学生享受运动乐趣,提高运动技能,推动中医药文化和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和乡村振兴,擦亮学校体育文化品牌。
(四)抓好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
办好运动康复专业,连续招生527人,学生工作扎实平稳推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注重通过实践育人、网络育人、服务育人和组织育人等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提升毕业生质量。加强学生教育管理,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从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统筹育人资源和力量,确保教育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完成多家就业基地签约,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注重实践教育和德育教育,组建体育浸润行动计划团队前往信阳市新县开展“以体赋梦,沁润心灵”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34人获校级三好学生荣誉称号,18人获校级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获得国家奖学金2人,国家励志奖学金12人,校内综合奖学金21人,2022级运动康复本科班获校级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颁布《河南中医药大学体育健康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实施方案》,让学风建设落到实处。
关心关爱学生,关注学生实际困难。开展“家访暖人心,关怀助成长”家访慰问活动,先后到达7个市县,累计行驶1386千米,有90人成功申领国家助学金,总金额32.19万元。高质量完成专业招生,首届运动康复专业学生就业率达91.2%。加强新专业建设,积极围绕民族传统体育、休闲体育等方向进行调研,依托学校丰富资源,谋划申报新专业,不断开拓专业建设领域。
(五)提升学院影响,实现国际性会议承办新突破。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二届医体融合论文报告会
在学校争创“双一流”的重要发展节点上,积极推动重大事项决策。引入学校各项优势资源,居中沟通、协调各方,成功承办“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二届医体融合论文报告会”,吸引国内外近200位专家学者参加,实现学院首次承办国际性会议的历史突破。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学科研质量
近年来,引进硕士5人、博士5人。逐步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通过深化学习教育、严格纪律执行、选树正面典型、加强交流培训、做好制度保障等方式,规范教师言行、激发干事创业热情,营造创优争先的学院氛围。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主题教育,通报师德失范典型案例,组织开展技能比武,端正教师工作态度,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组织教师参加教学比赛,多人次获得国家级、省级教学技能竞赛、教学成果奖。注重科研能力提升,学院教师在中文核心、sci、著作、教材及各类课题立项等方面持续发力,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均稳步提升。
展望未来,学院将继续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持续深化体育课程改革,聚焦学生体质健康,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敢闯、敢拼、敢干的奋进之姿,谱写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璀璨华章,为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健康中国战略争取更大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