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代会 奋力创一流丨聚势赋能 做好一流建设 科学规划 打造学科高地(四)

发布时间:2025-02-10   消息来源: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


编者按:喜迎党代会,奋力创一流。自上次党代会以来,校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和历次全会精神,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在铸魂育人中不断激发活力,在守正创新中不断凝聚合力,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全校上下喜迎中国共产党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之际,特推出“喜迎党代会·奋力创一流”主题巡礼,全面展示学校改革发展历程,进一步凝聚力量、鼓舞士气。今天推出《聚势赋能 做好一流建设 科学规划 打造学科高地》。


聚势赋能 做好一流建设 科学规划 打造学科高地


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在学校党委、行政坚强领导下,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全体同志紧紧围绕学校重点任务和部门中心工作,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抓手,理思路,破难题,强化工作实绩,履职尽责,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发展规划方面:

(一)做好学校各类发展规划编制。先后编制《河南中医药大学“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及其任务分解方案,并全面推动落实。完成《关于推进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关于推进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的建议》《关于河南中医药大学书院与学院双轨协同育人模式改革的情况汇报》《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贯彻落实全省教育综合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的报告》《“十三五”期间未完成工作整改落实情况报告》等。编制《河南中医药大学关于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方案》《河南中医药大学“院办校”改革实施方案》及中医药强省相关材料等。



(二)高质量完成事业单位数据年度信息统计。完成并报送“教育基建统计年报”“河南省医学教育统计报表”和新型领域学院和新型领域课题等有关数据;每年编辑约15万余字的《中医药动态》(每月一期),供学校领导决策参考。完成教育部办公厅年度教育事业统计、年度高等教育事业统计调查数据汇审,以及教育事业统计每年、每季度高基报表等。



(三)完善法治治理体系。深化依法办学,规范依法治校,撰写“大部制”“院办校”等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工作落实情况报告、经验总结等;制定《河南中医药大学合同审核管理办法(试行)》,年均审核各类合同150余份,法律事务咨询10余起;修订并完成《河南中医药大学章程》报备审核;完成《河南中医药大学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学校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编制送审;完成每年度《河南中医药大学教育法治工作自评报告》;编制完成《河南中医药大学教育法治工作开展情况汇报》《河南中医药大学绿色学校创建成果报告》;完成学校规章制度梳理汇编工作,共上中下三册,涉及16类233项规章制度。

(四)推进教医研融合完成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一带一路”工作总结评估;承办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系统管理培训班,为期5天,培训中医医院管理人员160余人;业财融合培训班,对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分管副主任、中医科长、财务科长、三级中医医院主要负责同志等180余人进行为期5天的业财融合能力提升培训。完成《河南省“十四五”药品安全规划》《河南省中医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中医药法实施办法》征求意见收集反馈。完成高校附属医院专项治理整顿工作,制定《河南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建设与管理办法》。



(五)落实学校特色骨干大学建设。起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方案(草案)》;完成特色骨干大学申报审批、建设规划、年度成效评价工作,组织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中期检查。



二、学科建设方面:

(一)推动“双一流”创建。出台《河南中医药大学关于“双一流”创建的意见》,成立“双一流”创建领导小组、中医学学科建设工作部、中医学学科办公室,理顺中医学科跨7个院部管理运行机制,凝聚了建设合力。




(二)明确学科创建路径。紧盯学科评估达“A”目标,认真研究学科评估和“双一流”创建指标体系,分析600余项指标数据,明确对标学科(包括领跑学科、并跑学科),制定《中医学学科冲A计划》。

(三)促进标志成果产出。制定《河南中医药大学“双一流”创建标志性成果培育奖励办法》,加速培育“四大”等标志性成果,力促高水平创新性成果产出。

(四)启动特区计划”。制定《河南中医药大学学科特区建设实施意见》,确立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学科特区,赋予薪酬待遇、人事聘用、管理制度等方面政策保障,为学科建设整体水平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五)入选省特色骨干学科。3个学科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制定《河南中医药大学关于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建设的意见》,明确建设目标和任务。

(六)实行“双一流”创建项目制。出台《河南中医药大学“双一流”创建项目管理办法》,构建创建项目监测系统,立项创建项目31项,项目资金3.16亿元,已完成项目9项,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七)实施高峰学科计划。学校将验收优秀的10个学科纳入重点建设,着力优化队伍结构,保障建设经费。2023年,11个学科立项为国家局高水平重点学科,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并列第4,国家局高水平重点学科立项获突破。



(八)省重点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9个一级学科立项为第九批河南省重点学科。经过五年建设,顺利完成终期验收,其中中药学、药学获优秀等次。2023年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分子中药学、中药配方精油学等13个基础或应用学科立项为新一轮河南省重点学科。



(九)培育新学科学术增长点制定《关于河南中医药大学交叉学科建设的意见》,强化交叉学科支撑“双一流”建设导向,遴选5个校级交叉学科,立项7个省级交叉学科。结合我校学位点建设和基层教学组织改革,布局校级重点学科,制定《关于河南中医药大学校级重点学科建设的意见》,遴选12个校级重点学科。

(十)持续提升学科队伍实力组织重点学科骨干66人次先后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纽约大学医学院、纽约西奈山大学医学院、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英国斯旺西大学、剑桥大学、中国香港大学等进行培训。派出4名进行1年国外访学研修,遴选19名骨干成员进行下批次国外一年期访学研修。



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发展规划、法治治理以及事业统计等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高质量完成学校各类发展规划编制、事业单位数据年度信息统计,完善法治治理体系,教医研融合推进,在落实学校特色骨干大学建设上持续发力,聚力于“双一流”高校创建和第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医药高校”的目标,提出并制定出前瞻性、战略性、科学性的一系列规划、方案或意见,为学校综合治理改革、学科水平提升、各级各类评估审核、教育事业数据统计等做出了应有贡献。

七年来,学科整体实力不断增强,较第四轮评估,中医学、中药学第五轮学科评估均提升了两个档次。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2个学科进入ESI前1%学科。中医肺病学、中医儿科学多次在中医医院学科学术影响力评价榜单中排名全国第一。学校先后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和特色骨干学科、“双一流”创建高校和一流创建学科。立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11个,河南省一流创建学科1个,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3个,新一轮河南省重点学科13个、校级培育学科2个,校级重点学科12个,形成了以“双一流”创建学科为引领,国家局高水平重点学科、省特色骨干学科、省新一轮重点学科及校级重点学科等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重点学科建设新格局。